中國汽車消費進化史:從一線城市借錢買家轎,到小鎮青年“1成首付”彈個車
作者: 遼陽生活網
更新時間: 2020年02月06日 15:06:08
游覽量: 173
簡述:
有人說,汽車消費是中國品質消費提升的一個縮影,標志著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人民生活的歷史性跨越。 汽車消費的背后,不僅是“買什么”的悄然變化,“四個輪子”逐漸在百姓的
有人說,汽車消費是中國品質消費提升的一個縮影,標志著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人民生活的歷史性跨越。
汽車消費的背后,不僅是“買什么”的悄然變化,“四個輪子”逐漸在百姓的購物車從出現到迭代;還有“怎么買”的深刻變化,從實體市場到互聯網應用,從一線城市十萬元家庭轎車到現在小鎮青年中盛行 “彈個車”,改變中國,也影響世界。如今,作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中國汽車消費正在引領全新的時代。
在兩個輪子上仰望的萌芽期
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到上世紀90年代,汽車在中國消費史上,沒有留下太多的印記,而自行車是國人出行最重要的工具。
在60年代人的記憶里,自行車是憑票購買的奢侈品,結婚必備的“四大件”,關于四個輪子幾乎沒有想過;在70一輩人的記憶里,上下班的高峰期是由路上壯觀的自行車流構成的;在80年代人的記憶里,小汽車出現在馬路上,有一輛小轎車那得是什么樣的家庭,普通人想都不敢想。
在千禧年之前,汽車售價是普通家庭好幾年收入,汽車銷售的需求以公務需求為主,對于老百姓而言,騎著自行車盤算著自家什么時候能開上小汽車是一種常態。
十萬元家轎的起步期
2000年后,國內市場開始出現了十萬元家庭轎車的概念,甚至在全國各地席卷了一股熱潮,“買車”成為茶余飯后的熱門話題,央視當年在春節期間播了一部叫《我愛我車》的電視劇,代表了當時一部分中國家庭的情況:借點錢湊湊能買上一輛車。
這一時期,伴隨國民收入的增長與家轎概念的普及,一線城市的家庭汽車持有量開始快速增長;2005年以后,二三線城市加入購車大軍后,進一步拓寬了消費群體和消費量。彼時,車型與價格的選擇區間并不是特別大,上下班出行的需求也相對一致。而十萬元車的概念也在這個時期的培育下,成為后來大部分家庭購買第一輛車的首選。
汽車普及性消費的騰飛期
大約從2008年起,中國汽車消費進入了騰飛期,消費量的飛躍來自于兩方面的動力:汽車開始進入普及性消費時期,增換購消費增長與四五線城市家庭首購,汽車開始“下鄉”。
在這個時期,汽車消費呈現多樣性,針對不同用車需求,不僅市面上的車型越來越豐富,價格區間也越來越廣。一二線城市里,早先買車的家庭進入換車、增購的時期,為汽車消費貢獻了不可小覷的力量。
2009年頒布了一系列的汽車惠農政策,微型客車和輕卡在農村的消費被推動了起來,隨即農村的生產和交通狀況也得到了巨大的改變。
根據相關數據統計,2000年我國乘用車保有量為1609萬,而截至2017年,我國的汽車保有量達到了2.17億輛,中國也是名副其實的“汽車輪子上的國家”。
在汽車消費的騰飛下,汽車銷售產業同時在不斷完善,消費者的購車渠道越來越多,購車的付款方式也逐漸多樣化,早期那種“東家借西家湊”的事幾乎不再復存。
新興消費力量崛起的成熟期
如今,我國汽車消費從快速增長逐漸進入了趨于穩定的成熟期,汽車消費呈現復雜交迭的消費結構,面臨新興變幻的消費場景以及移動互聯網大背景帶來的新機遇與新調整。
新時期的消費趨勢下,年輕化成為主導潮流,80、90后開始成為汽車市場的新興生力軍,在這股力量的支配下,汽車品牌重構、產業布局年輕化,汽車消費體驗重新升級,經濟性與個性化成為汽車消費的關鍵詞。同時,低線城市汽車消費需求大量釋放,根據相關數據顯示,18萬以下的汽車細分市場向低線城市下沉尤為明顯。
而移動互聯網的普遍應用,為汽車消費帶去了新思路。在國內市場中開始涌現出像彈個車之類的汽車新零售平臺,為年輕消費者尤其是小鎮青年提供更為個性化的消費參考同時,分擔了新興消費群體的購車壓力。除了選擇車貸以外,“1成首付,先租后買”的購車理念開始流行于年輕消費群體中。
對比汽車消費剛起步時,為了向親朋好友借錢買車引發的家庭矛盾,如今購車顯得更為輕便、靈活,購車的門檻達到中國汽車消費市場最低點,如彈個車的1成首付,在支付寶掃碼申請,5分鐘內就可以審批到位,家庭購車輕松自主不用再“求人”。
這個時期,因消費成熟,除了車輛本身質量、價格,購車服務開始成為車商、網絡平臺的新陣地。除了以專業、全方位服務取勝的4S店,三線以下城市的消費群體在彈個車之類的汽車新零售下沉服務中享受著不輸一二線城市的購車體驗。根據彈個車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1月,彈個車社區店在全國覆蓋31個省份、325個市以及2079個區縣,落地超過5500家社區店,堪稱國內最大的汽車新零售渠道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