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接回龍觀與上地地區的
    自行車專用路開始試運行
    開通后
    自行車專用路將直接服務于
    沿線約1.16萬通勤人口
    按照設計時速
    從回龍觀文華路起點出發
    26分鐘即可騎到海淀上地軟件園
    雖然開通時間定在了早7點,可還不到6點,第一批身著自行車運動服的騎友就已經聚集到了龍澤地鐵站外,等待著自行車專用路的開通。
    家住豐臺青塔的自行車愛好者牛先生,早上開了1個小時車趕來騎行體驗。他和同伴也成為領取“首騎紀念牌”的幸運者。
    早上6點前就趕到現場的牛先生和同伴,成為今天的“首騎”,交通部門贈予他們“首騎紀念牌”
    家住回龍觀的李奎月今天騎著公路自行車一大早就來到了現場,他介紹,自己已經堅持騎行多年,經常前往京郊“拉練”?!白孕熊噷S玫篮艽笞饔檬鞘欠丈习嗤ㄇ诘?,自己平時在家用不上,但這也是自己家門口的大事,所以今天一定要親自體驗一番?!?/p>
    自行車專用道入口
    回龍觀至上地自行車專用路東起昌平回龍觀同成街與文華路口,西至海淀后廠村路,全長6.5公里,專用路全程共設置了8個出入口,出入口平均間距約為780米左右。
    這8個出入口分別位于文華路、文化西路、回龍觀地鐵站、育知東路、育知路、龍澤地鐵站、京藏高速兩側輔路、龍域西路、龍域中街。根據測算自行車專用路承載流量在2500輛至3500輛之間。
    專用路的沿線沒有紅綠燈,避免了了交叉口對自行車騎行的影響。沿線還設置了潮汐車道和自發光的指路標志。在距離13號線較近的路段設置了透明隔音屏,提高了騎行者的舒適度。途中還設置了一處服務區,騎行者可以在這里駐車休息。
    據悉,昌平回龍觀區域至海淀上地軟件園區域直線距離僅3.8公里,通勤距離在6公里左右,通勤人口約1.16萬人。此前兩地之間自行車連通性較差,出行方式主要為地鐵13號線,早晚高峰排隊時間較長,平均出行時間約40分鐘,出行效率較低。
    城鐵13號線早高峰的日常。
    自行車專用路不受機動車干擾、連續、便捷的特點,將有效緩解早高峰期間地鐵13號線回龍觀與上地區域的交通壓力,對優化區域交通組織結構,促進該地區交通可持續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自行車專用路7大亮點
    1
    潮汐車道中午換方向
    自行車專用路連接昌平回龍觀和海淀上地地區,一端是傳統大型居住區,另一端則集中了不少互聯網企業。從出行特征看,兩地的交通出行具有明顯的潮汐現象。因此,自行車專用路專門設置了一條貫穿東西的潮汐車道。
    走上寬6米的自行車專用路就會發現,整條路已經被顏色分為了三個部分,其中,兩邊的綠色車道是正常行駛車道,最中間的橙色車道便是潮汐車道。和普通的道路一樣,自行車專用路靠右行駛。而中間的潮汐車道則以中午12點為界,早高峰時段開放給東向西方向通行,晚高峰時段開放給西向東方向通行。
    為了提醒使用者,相關單位已經在潮汐車道的地面上印出了啟用時間和方向。此外沿途的15套門架也會進行提示,綠色的箭頭表示可以通行,紅色的叉號則表示禁止通行。
    2
    入口上下坡有助力系統
    自行車專用路的高架部分有5、6米高,把車推上橋會不會比較累?其實不用擔心!為滿足不同騎行者的使用需求,在沿線8個專用路進出口中,6個橋梁出入口坡道上設置了自行車助力裝置。這套系統引進了荷蘭技術。在使用助力系統時,只需要把自行車輪胎放入凹槽中,助力系統就會啟動,騎行者只需扶著車把,就可以輕松把車帶上高架橋。下橋時這套系統還會提高阻力,提升安全性。
    在助力系統開放時間方面,考慮到地鐵的運行時間,助力系統將會在地鐵首班車前半小時開啟,地鐵末班車后半小時關閉,這樣能更方便乘客通過專用路騎行換乘地鐵。在專用路開通運營初期,運營單位還會安排專人指導市民使用這套裝置。
    3
    路上騎起來更平順
    眾所周知,道路的坡度對騎行的體驗影響巨大。為此,自行車路從回龍觀起點開始就采取了高架的方式,中途也僅有一段拐彎采用了坡道設計。全線除了起點段和拐彎處,坡度不超過1%,中途騎行過程不會有明顯的費力爬坡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