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綠牌車還是藍牌車?一百多年前的人們也糾結過!
作者: 遼陽生活網
更新時間: 2020年01月03日 17:14:01
游覽量: 180
簡述:
買綠牌車還是藍牌車?一百多年前的人們也糾結過!
進入二十一世紀一零年代,特別是近五年,不管是出于優先上牌的考慮還是對越來越嚴苛的排放標準和油價瘋漲的顧慮,選擇“綠牌車”還是“藍牌車”或者是要不要買一輛“綠牌車”,成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糾結的問題。
如果你對汽車發展史不了解,可能怎么也想不到——這個問題,一百多年前的人也糾結過。你更想不打的是,電動機和電動汽車的誕生甚至要比燃油汽車更早,其保有量和市場接受度一度也大于燃油車。所以,買“綠牌車”還是“藍牌車”的糾結,內燃機和電動機的技術路線之爭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經上演了!
專注城市代步 電動車迎來輝煌時代
1881年,法國人古斯塔夫·特魯夫發明了可充電鉛酸電池作為動力電池。1881年8月的巴黎舉行的國際電器展覽會上,特魯夫向人們展示了他發明的一輛電動三輪車,這輛電動三輪車采用鉛酸電池、直流電動機、有效功率約70w,最高時速12km/h。而直到4年后,卡爾·本茨才研制成功第一臺內燃機汽車!
當時,汽車的主要作用是城市代步和顯示身份,到20世紀初期,憑借著無氣味、無震蕩、無噪音、不用換擋等優勢,電動汽車一度成為主流。1900年,在美國電動車的銷量占到了38%,燃油車則只有22%,直到1912年,美國路上的電動車都遠超過燃油車。
出行要求日漸增多 電動機逐漸遭淘汰
再后來,汽車和石油采煉技術的進步、道路的改善,讓燃油車迎來了自己的百年黃金時代。
首先是1913年福特將T型車組裝流水線化,使生產效率提高了8倍,隨之而來的是售價直降到360美元,重創了當時普遍售價在2000美元以上的的電動車。
其次,價格的降低導致了汽車的普及,再加上道路的擴建和完善,人們對長途出行也有了需求,這就對汽車的行駛距離提出更大的要求。
最后,石油采煉技術的進步,讓加油站越來越多,變向延長了燃油車的行駛距離。而受限于電池技術,電動車的續航短、充電時間長的缺點卻越來越凸顯。
到了20世紀30年代,電動車幾乎就銷聲匿跡了。
電動機內燃機成功搭配 迎接新能源時代
進入21世紀,內燃機潛力挖掘殆盡,資源、環境壓力日趨嚴重,單純的燃油車已經難以滿足未來對油耗和排放的要求。于是,電動機又重新進入汽車廠商的視線,而這一次電動機與燃油機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對立,而是攜手共進的關系。48V輕混和PHEV插混就是其典型代表。
48V輕混系統,也被稱作MHEV輕混,它起源于歐洲,由德國五大品牌(大眾、奔馳、寶馬、奧迪、保時捷)在2011年聯合發布了,近年開始流行。
在國內,自主品牌吉利是最早投入研發歐洲混動技術的品牌之一。目前,吉利智擎MHEV技術已經累積了超過758萬公里等效道路驗證數據,5萬小時等效測試時長。并在吉利汽車旗下的博瑞、星越、嘉際、繽越、嘉際、帝豪GS、帝豪GL眾多主力車型上都有應用,覆蓋了轎車、SUV、MPV三大產品線。
智擎MHEV系統包含一塊電池和一個BSG電機,在加速、舒適、省油三個方面都有著不錯的效果!
以博瑞 MHEV為例,電機在車輛起步和加速時最大能提供10kW和45Nm的助力,車輛在1000rpm時即可爆發出226Nm的動力;面對頻繁啟停,48V電機能輕松帶動發動機曲軸,使得系統工作的延時更短,如博瑞MHEV電機帶動發動機啟動的響應時間不到300毫秒,同時還能直接帶動發動機越過低轉速階段,大幅降低頓挫感;同時48V-BSG輕混能全程參與改善發動機的運行,盡可能讓發動機處于效率更高的區間,減少了發動機的實際運行時間和一定的負擔,明顯改善油耗。比如博瑞 MEHV,雖然是一款豪華取向的B級車,但百公里油耗僅為5.8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