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關于促進旅游產業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全文)
作者: 遼陽生活網
更新時間: 2019年11月16日 15:41:40
游覽量: 200
簡述: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各直屬機構: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31號)和《國務院關于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各直屬機構: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31號)和《國務院關于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國發〔2014〕28號),促進遼寧旅游產業改革創新,科學發展,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發展旅游產業的總體要求和預期目標
(一)總體要求。旅游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關聯度大,帶動性強,發展前景廣闊,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在“新常態”下發展旅游產業,對穩定經濟增長、調整產業結構、提高民生水平、建設生態文明、發展繁榮文化、擴大對外開放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發展旅游產業,要樹立“創新興旅、依法治旅、融合發展、以人為本”的理念。要深化旅游改革,創新旅游體制機制,推進旅游資源市場化配置,培育壯大旅游市場主體,增強旅游產業活力。要加快調整旅游發展方式,以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為主線,推動旅游產品向觀光、休閑、度假并重轉變;推動旅游開發向注重資源節約、生態環保和文化傳承轉變;推動旅游經營向國際標準、優質服務轉變。要確定旅游產業發展的戰略重點,拓展旅游發展空間、優化旅游發展環境、創建旅游品牌、開拓旅游市場、規范旅游管理,全力推進旅游強省建設。
(二)發展目標。到2020年,把旅游產業發展為全省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使遼寧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旅游目的地,基本實現旅游強省的目標;全省旅游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7%以上;重點打造投資千億元旅游產業集聚區10個,投資百億元旅游產業集群50個,產值十億元的旅游領軍企業100家。
二、推進旅游體制機制改革創新
(三)創新旅游管理體制。強化各級政府旅游管理部門,賦予其戰略規劃、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監督管理等職能。完善旅游管理的綜合協調機制,充分發揮旅游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職能,健全部門聯席會議制度,統籌解決旅游產業發展的重大問題。在旅游產業發展試點市和生態旅游示范區先行先試的基礎上,推進文化旅游、海洋旅游等專項改革試點。
(四)推動國有旅游資源市場化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簡政放權,發揮市場在旅游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積極推動國有景區等旅游資源的管理體制改革與經營機制創新,按照產業發展與生態保護并重的原則,積極推進國有景區所有權、管理權和經營權相分離。加大旅游市場向社會開放力度,吸引各類社會資本投資旅游產業。推進國有旅游企業轉型改制,打造混合所有制經營模式,激發旅游市場活力。
(五)鼓勵旅游行業協會和中介組織發展。切實發揮各類旅游行業協會和中介組織在產業協調、社會管理、市場服務和行業自律中的作用,使其成為推動旅游產業改革發展的重要力量。
三、拓寬旅游產業發展空間
(六)優化旅游產業布局。構建“一圈兩帶一區”的旅游產業布局:打造以沈陽為核心,鞍山、撫順、本溪、遼陽、阜新和鐵嶺市為支撐的都市旅游圈,建設東北亞地區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都市購物休閑旅游區。打造以大連市為龍頭,緊密連接丹東、錦州、營口、盤錦、葫蘆島市的沿海旅游帶,依托濱海大道,利用海洋、海島、海濱資源,大力開發涉海旅游產品。同時,輻射東北腹地,形成海陸聯動旅游發展新格局。打造遼沈文化旅游帶,整合沈陽、撫順、錦州、阜新、朝陽和葫蘆島等市的歷史、宗教、民俗和古生物等豐富的文化資源,開發遼沈特色文化旅游產品。打造遼東生態旅游休閑度假區,依托丹東鴨綠江旅游風景區、赴朝旅游集散中心和撫順、本溪山水林精品旅游區,開發“沿山林、沿江湖、沿邊境”等特色生態旅游休閑度假產品。各級政府要根據旅游產業布局的要求,編制旅游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和專項規劃,并認真組織落實。
(七)促進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推動旅游產業與生態發展、現代農業融合,大力開發以鄉村旅游、溝域森林旅游、溫泉旅游、濕地旅游和海洋旅游為重點的生態旅游產品;緊密結合美麗鄉村、森林撫育、流域治理、海洋海島治理、濕地保護利用、特色農業聚集區、生態省建設等工作有機推動旅游產業發展。推動旅游產業與工業融合,一方面發揮全省工業遺產豐富的優勢,發展工業旅游,開發鋼鐵、飛機、機器人、機床、汽車、油田等工業旅游產品;另一方面發揮全省工業基礎雄厚的優勢,大力發展旅游裝備和旅游生活用品制造業,培育旅游裝備產業集群。推動旅游產業與文化融合,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紅山文化、滿清文化、宗教文化、工業文化、海洋文化、東北民俗文化等主題鮮明的文化旅游示范區。以文化旅游資源特別是紅色旅游資源為載體,創建國家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訓基地和青少年學生夏令營、冬令營教育基地。推動旅游產業與新型城鎮化融合,在舊城改造和新城建設中增加旅游元素,注重保護文化名城、街區,推動規劃融合、功能融合、產城融合,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推動旅游產業與信息化融合,積極發展“智慧旅游”,建設遼寧智慧旅游綜合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