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睦家“賣身”背后:私立醫院重資產下盈利平衡術大考
作者: 遼陽生活網
更新時間: 2020年02月01日 05:26:50
游覽量: 151
簡述:
醫療服務素來以“重資產、回報慢”著稱,如何尋找長期穩定的盈利平衡術成為關鍵。
回到經濟寒潮之中,盡管醫療服務“未來可期”,但短期來看醫院資產出售依然是主流,對醫院逆勢之中的盈利平衡術大考仍如期而至。
據普華永道統計數據,2016年中國境內醫院并購額達到161.27億元,較2015年的47.85億元同比增長達237%。與此同時,2016年境內醫院并購筆數達到206筆,而2015年僅有48筆。甚至在2018年上半年,這種并購潮還在持續。但2018年下半年,尤其是年末階段,上市藥企紛紛收緊投資,甚至接連出現拋售醫院的現象。藥企“賣出”醫院資產,多數歸因于要聚焦主業。
香港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莊一強認為:“藥企購買醫院究竟是深度介入還是淺度涉水還有待觀察??蛇@些通過收購醫院進入醫療服務行業的企業分為兩種:一種是財務投資人,行為類似炒房,如果遇到好價錢很可能賣掉;另一種則是戰略投資人,大都希望深耕醫療?!?/p>
但資金回籠慢、對公司主營業務的影響、公司管理層內部的分歧、跨界后的水土不服,以及政策的不確定性等等因素成為上市公司進軍醫療服務領域的難題,使得它們開始重新評估入局的代價。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受中成藥招標降價、醫??刭M等政策影響,不少醫藥制造企業在歷經一系列并購動作后,外延增長開始進入增長乏力期,因此藥企都會通過出售資產保障現金流?!?/p>
收購醫院后需要長期、持續性投入,回報周期較長,不管是公立醫院還是私立醫院,在運營管理方面都存在壓力,相對而言,民營醫院承擔更大壓力。在醫藥投資圈更有“醫院資產一直投,一直虧”的戲謔說法。
林子洪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醫院的管理問題主要還是人才,再加上國家目前的醫保政策開放力度不夠,所以造成一些民營醫院在管理上存在難題。
“在藥占比、按病種付費政策實施后,很多醫院中午、下午就是在算賬的,不能超額,超額就得醫院補?!庇嗅t院從業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但這部分錢往往醫院補不了,就會算在科室頭上,科室也沒錢,最后只能醫生承擔,所謂的虧錢就虧在這,而無論是民營醫院還是公立醫院始終都繞不開這個坎。對于醫院來說精細化管理,破解盈利的慢生意才是關鍵?!?/p>
“此外,為均衡各地醫療資源,近年來,國家不斷放寬政策,鼓勵和支持醫生多點執業,對民營醫院來說,有更多機會請到名醫坐診。而現狀是民營醫院在到處挖人,但真正的好醫生卻仍然難覓?!绷肿雍檠a充道。